打过“洋工”,去过非洲、南美一些落后国家,见识过困难地区的女性不被尊重和地位低下……年轻时候的这些经历,多多少少影响了她后来的人生选择。如今,她揣着改变一部分人生活的小小心愿,开了一间工作室,让当地一些妇女可以“在家门口上班”。
孙利荣,浙江台州市三门人,今年51岁。
十六七岁时,她参加政府组织的劳务输出,去了毛里求斯、厄瓜多尔、塞班岛等地,凭着一手缝纫技艺,给当地中国人的服装厂做工,一干就是5年。
5年,说长不长,说短不短。但这一段异国经历,却对孙利荣影响深远。
处于花季少女年纪的孙利荣,远离老家和亲人,在异国他乡一边靠双手赚钱养活,一边看尽人情冷暖——去的几个国家相对经济落后,当地人的生活很苦,尤其是女性,遭受了很多不公正的对待。在这个过程中,孙利荣渐渐明白,女性只有在经济、思想、情感上独立,才能在社会上有地位。
到了成家的年纪,孙利荣回到国内,结婚生子。尽管丈夫工作稳定,让她衣食无忧,但她不愿意在幸福的生活里迷失自己。
恰逢冲锋衣行业悄然兴起,孙利荣从一台缝纫机,开始了自己的创业,她的认真细致为她换回不少订单,但招工问题成了她的一个烦恼:有技术的人,往往不愿意留在她的小作坊。经过一番细心观察,她发现周围有很多跟她一样的“妈妈们”,每天围着丈夫孩子转,但他们上班上学后,“妈妈们”就无所事事了。如果把这些“妈妈们”培养起来,既可以解决自己的招工问题,也可以帮助她们找到自信。
如今,已经有近50人在孙利荣的冲锋衣工作坊,找到生计的同时也找到自我,其中多数是40岁左右的家庭主妇。“妈妈们”就这样聚在了一起,相互成就。
不少“妈妈们”是从缝纫机“小白”过来的。“不会没关系,我们的师傅会‘手把手’教。”孙利荣就是工作坊里的第一位“老师”。
如今,在她身上,看不到丝毫年龄带来的焦虑感。乐观的心态,让她由内而外保持了一份年轻与活力,让人倍感亲切、随和。
笔者来到孙利荣的工作坊时,她正在做午饭。一聊才知,这是工作坊的“百家饭”——每个人凭喜好、意愿凑食材,烧一桌家常菜大家一起吃,主打一个随性。正巧一旁的邻居凑过来帮腔,称不仅是工作坊自己人能吃,连楼上楼下邻居也偶尔能跟着享口福。
孙利荣说:“我们这一群人聚在一起,相互体谅理解,她们好我也会好,我们一起创造精彩的生活,这是我的工作坊取名‘衣’起‘巾’彩的初衷。”
她认为女性要实现自己的价值,也要享受当下生活,她也一直跟员工传递“创业可以是一种共富选择、共享生活方式”的理念。
正是这份积极、乐观的人生态度,化解了孙利荣在创业过程中的种种困难。前两年,工作坊生产的冲锋衣被大量压货,孙利荣不以为意。她说等之后这些就是她的现有库存,2023年冲锋衣的潮流风气,顺利让孙利荣口中的“现有库存”变了现。
当下,部分平台商家只提供款式,不下明确的订单,孙利荣必须垫资生产,自担风险。
好在这个时候,浙江泰隆慈善基金会、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、台州市妇联和浙江泰隆银行台州分行共同开展的“泰隆创业助跑计划—巾帼共创项目”给了她足够的底气。
“解决了我30万元的资金缺口,不仅利率优惠,还有扶持资金和创业姐妹们交流的机会,让我充满了信心。”
工作坊里,工人们热火朝天地生产着;工作坊外,孙利荣淡定地炒着菜,一紧一慢构成了一幅名叫“生活”的画面。不禁让人感叹:孙利荣是将自己吃过的苦化成“糖”,“炒”进了别人的生活。